高中生担任清华大学课程指导 你相信吗?一名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去一群创客聚集的地方——“新车间”,制作各种高科技作品。他并不是为了得奖、高考加分,而是喜欢科技。他的作品被清华大学教授看中,他受邀去清华大学,在“跨学科系统集成... 09月16日 情感美文 260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删枝斫根为哪般 在某市的“园区”里,看到十几棵用草绳裹得严严实实的删枝斫根的大树桩半埋在土中,顶着防晒的黑纱网,另有百十棵移栽的树,都挂着营养液袋,在“打吊针”。负责人说:“买来的大树,园林公司保证存活,死了不收... 05月16日 情感美文 193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走向传统的伏羲班 我想证明的是: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成功的教育经验是不过时的,完全可以为培养现代人才服务。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钱学森之问,实际上是对几十年教育的否定。 怎么办?答案也在提... 09月05日 情感美文 229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教育,让我们成为快乐的人 《我的爱弥儿》(陈美著)是一本教育随笔,浓缩了作者多年来的教育心得。她在教学中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,而是博览群书,旁征博引,试图给学生呈现美丽的、诗意的语文。 教育是顺其自然 《庄子·秋水篇》里... 08月31日 情感美文 84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最后的宽容 学院要策划一次大型的全国绘画艺术展,叫来十几个学生帮忙,小小的办公室里,每天都拥挤着忙碌的身影,联系知名的艺术家,制作炫目的宣传海报,找媒体参与报道,所有琐碎的事儿,都交给了这些热情高涨、不计报酬的学... 05月23日 情感美文 352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请记住我的名字 不知是因天生的记忆力不好,还是学生实在太多,我总是记不住他们的名字。这让我常常会在他们面前觉得尴尬,或者愧疚。记得一次分发作业,其中一个叫曾的男生,站在我的面前,我却一脸认真地问他:你们班的曾在哪儿呢... 04月21日 情感美文 884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不老的爱情 50年前,他是乡村小学老师,她目不识丁;他高大帅气,口才极佳,她相貌平平,拙口笨舌。他父母多病,家境贫穷,快30岁时才在父母的央求下,经人介绍娶了邻村的她。她崇拜有文化的人,因此死心塌地爱着他。 婚后... 03月28日 情感美文 168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平常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一样的,她天不亮起床,给家人弄早餐,手脚麻利地收拾停当,关水关电关煤气,准时出门,上班。 每一天都一样,7点多到岗,作为班主任,带一点清晨新鲜的微笑,等待、迎接班上的孩子。 每天都一样,7∶... 02月16日 情感美文 211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献给大山的师魂 她热爱山里的孩子,却永远离开了他们;她最大的心愿是捐献眼角膜,但病危时双眼被癌细胞侵蚀。曹瑾——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,为带好山村的留守孩子,为让孩子顺利毕业,贻误了最佳诊治时机,为山村的教育事业献出了自... 01月21日 情感美文 106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这就是MIT! 从无尽长廊到大穹顶从波士顿去麻省理工学院(MIT),最快的方式是坐红线地铁。从坎道站下车,不用出站,一墙图文并茂、不时跳出“诺贝尔奖”字样的大事年表就告诉你,你已经来到了世界上最好... 06月27日 青年文摘绿版 135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你说过的最温暖的话 人若是舟楫,那信任大约是助其向前的波浪;反之,则是阻其行走的大风。这就犹如偏执一些的孩子,做母亲的,对他微笑宽容,不去修剪那些旁人以为芜杂的枝杈,倒是让他生出冲天的枝干;而一旦这般... 06月25日 青年文摘绿版 280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“不说错话”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 2010年5月4日,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大学。从走进校园到在公共食堂和学生“共进午饭”后离开,长达4个小时。其间再度展现了温氏风格,传达着特定的政治信息。可是,大学生们“并不理会”。... 06月09日 青年文摘彩版 119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我的学生老师 1972年,我下乡进山,不久当了老师。山里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学。我经常教山里孩子学一些常用字,村长受了感动,腾出自家的一眼破窑洞,开了几次大会动员各家让孩子上学。终于有人家愿意让孩子... 06月07日 青年文摘绿版 170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把校友当衣食父母 校友资源,对任何高校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。特别是对于耶鲁大学这样以校友为衣食父母的私立学校来说,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。混进校友会在耶鲁访问的日子里,朋友告诉我,耶鲁法学院每学期都有“... 05月26日 青年文摘绿版 117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为什么中国人捐钱给耶鲁不给人大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、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,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。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展开“人肉搜索”。有人极为愤怒:“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... 05月18日 青年文摘彩版 1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哈佛怎样录取学生 北大的“中学校长推荐制”,闹得舆论沸沸扬扬。有些专家出来为北大辩护说,这不过是国外精英大学行之已久的制度。对北大最有参照意义的,莫过于哈佛大学。Felix Zhang的神童故事一位... 04月28日 青年文摘彩版 118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做个眼神犀利的人 眼神特别犀利的人,有他的思想,知道他的方向。上研究生时,带我的导师就是眼神特别犀利的一位老师。毕业多年后,我和导师在校园里偶遇。他已经退休一段时间了,身体不太好,行走不便,看起来不... 04月20日 青年文摘红版 1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平台很弱人才很强 在被遗忘的角落努力开花赵霞如愿以偿做了教师。非师范生的她投了若干学校,最终被一家三流中学录取。开学后,听完赵霞的第一堂公开课,校长就笑了,招对了人。可赵霞满心失落。就拿区里教师演讲... 04月19日 青年文摘红版 96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学林新语 ◎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,有次他突然问学生:“5加5是多少?”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,都不敢作答。好一会儿,才有一学生说:“5加5等于10。”蔡笑着说:“对!对!”并鼓励说。“青... 04月17日 青年文摘红版 1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凡人本色遮掩奇才光芒 早晨7点,伊利诺伊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·巴丁正给家人煎鸡蛋。女儿贝特茜和儿子比尔突然冲进厨房,大喊“爸爸获得了诺贝尔奖”。他们听到新闻报道,巴丁和同事肖克利、布拉顿共同获得1956年... 04月15日 青年文摘红版 88 次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